管理者应该知道财务知识---作业成本法
发布时间:2019-03-06
如果算细账,就要进行成本追溯和准确的成本分摊,而这样就可以把每一个运营活动,每一个动作的成本核算到位。
在核算成本时,这家企业长期采用直接成本、直接人工,再加上分摊间接费用的方式来计算总成本。直接成本,主要是生产某一种产品的材料费,特别清楚,特别直接,不会记错到不同的对象上。直接人工,也是类似的情况,可以算得特别准确,花了多少人工,都会记得非常清楚准确。直接成本加上直接人工,可以被称为“直接费用”。
与直接费用相比,间接费用就不是能够核算得特别清楚,比如一些辅助设备的折旧。在这家企业,制造三种产品时都会用到相同的辅助设备,和一些共同的支持和辅助人员,这些形成了一些费用,另外,在产品更换批次的时候,也会发生一些费用。你可以将这种批次转换所发生的费用,想象成因为客户对象不同所形成的费用。这些费用的总和,统称为“间接费用”。
我们案例中的这家企业,长期以来采用的间接分摊方法是按照人工的工时来分摊的。为什么要这样分摊呢?因为他们的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,人工工时的效率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衡量企业效率的重要方面。然后,经营者按照成本加成的方式来确定目标售价,在所核算的单位成本基础上,加上一个30%的利润加成,就形成了最后的市场定价。
这种定价的方法,叫做成本加成定价法,是很多企业算账的时候很自然使用的方法。不过,使用这种方法,逻辑上成立的前提,就是你的成本核算是对的。如果成本核算不对,那后边的事情就全不对了。
那么,这种成本核算的路子对吗?其实不对。为什么呢?理由有三条:
这家企业生产三种产品的时候,共同使用那些辅助机器,但是,该如何计算分摊成本?应该按照机器工时来核算,而不应该用人工工时,因为机器工时和人工工时是不一致的。
用不同的标准来做分摊基数,得出来的数字是不一样的;批次会引发一些费用,这些费用应该按照批次去摊销,跟人工工时完全没有关系;
辅助人员所发生的费用(请注意,这里是辅助人员,而非生产某一件产品的骨干人员),基本上要看他究竟在每一种产品上花费了多少时间,然后按照时间的比例再去分摊相关的费用。
觉得作业成本法就是为了算清成本,那就把这件事的意义看小了。你知道按照我前面说的不同基准重新分配费用之后,前面我讲的那家公司发现了什么吗?看看下面这个表格,同时比照第一张表格,你会发现两个最要命的结论:
两种算法下面,产品的核算成本完全不同。按照第二种方法,算清了真实成本,这三种成本即使按照同样的成本加成方法,售价与先前的情况完全不同。第三种产品的售价必须要是先前的三倍或四倍,才有相应的利润,而现在卖的价格,就是一个败家的价格。
由于核算方法不准确,在不同的产品之间,存在着一种你看不见的产品交叉补贴。第一种产品和第二种产品的成本在原来的核算方式下,有了很大的高估,其实,它们并没有那么高。由于成本没有那么高,所以,它们的市场价格也不应该定那么高。这就是为什么,该企业的经营者发现,其它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可以将价格定得比较低,而这家企业却不敢轻易降价,因为算下来的“成本”摆在那里,销售团队在市场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。
而对于第三种产品,由于在传统的核算方法下,成本有很大的低估,所以,虽然每生产一件产品,实际上把第一件和第二件产品挣回来的钱,全给败出去了,但却没有人能够看出来是成本核算方面的原因。
温江小管家财务认为,在很多企业里面,由于成本核算的问题很大,很多业务部门都不愿意相信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,因为你总是感觉什么地方不对。但是,什么地方不对呢?业务部门又不容易从财务数字上将之说清楚。这种情况长期存在,直接导致了业务部门之间的冲突,以及一线部门和后台部门的冲突。可是,因为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对核算方法没有认识,所以,单从一个局部无法解决这个问题,财务人员也没有改变核算方法的动力,因为主动提出这件事,就是给自己找事,所以,老板不问,我也不说。有一句话,我说得可能不对:中国企业里面明白人其实不少,但为什么组织的效率并不是那么高,就是因为等级制文化,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。
PS:办营业执照需要什么资料? 具体详情可以点击咨询按钮问我哦~~~
上一个: 管理者应该知道的财务知识---作业成本法
下一个: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
相关动态
2023
10-20
2023
10-19
2023
10-16